English

梨园今日更芬芳

2000-11-12 来源:生活时报 舒欣 我有话说

法国时间11月3日,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再展中国艺术的魅力,中国京剧院演出的京剧《杨门女将》使“2000年中国文化季”活动掀起高潮。这是继中央民族乐团演出之后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的又一次爆满,剧场特意增设的近百张加座也坐满了观众。

演出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向法国观众介绍了中国京剧的历史和艺术特征,使法国观众对中国京剧的内涵有所了解,而为法国观众精心译制的英法文字字幕则使《杨门女将》这一古老动人的中国民间故事深深感染了他们。随着剧情的展开,这台长达2个半小时,容纳了中国京剧唱、念、做、打全部特色的《杨门女将》一次次博得了2000多名法国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出结束,中国艺术家们先后四次谢幕,观众依然不愿离去。

在此之前,京剧《马前泼水》在高校演出,能容纳300人的小剧场连站票都销售一空。

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周铁林说,这几年京剧活力增强了,随着样式的增多,影响在不断扩大。如北京长安大戏院一类的演出地点,为人才的培养和京剧团扩大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京剧的发展在五六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几经波折,又逐步回升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形成于北京,流布于全国。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主要腔调为西皮、二黄。1928年至1949年,北京曾改称北平,京剧也改名平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京剧。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嘉庆年间,北京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麇集,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它向京剧嬗变的过程。这一嬗变的完成,主要标志为徽汉合流和皮黄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使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道光末年,西皮戏大量涌现,徽班中皮黄并奏习以为常。三庆班程长庚、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和李六、和春班王洪贵等常演的剧目,如《文昭关》、《捉放曹》、《定军山》、《击鼓骂曹》、《扫雪打碗》等,与嗣后京剧舞台常见的传统剧目已大体相同,徽班向京剧的嬗变到此已基本完成(虽然当时还不称京剧)。另一种说法,认为谭鑫培成名后京剧才算形成。理由是到那时皮黄戏从音乐、表演,到唱念的字音、声韵,才具备了严格的规范;而在此以前,即程长庚时代,仍属徽调范畴。

周铁林说,五六十年代的京剧舞台活跃着一大批艺术家,同时由于没有更多的文化艺术形式,京剧达到鼎盛时期。但到了文革后,京剧开始滑坡,改革开放后,又受到国外文化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老一辈艺术家去世了,艺术实力体现不再完美。观众也出现断层,从文革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对京剧有全面的了解。他们接受的是迪斯科、通俗歌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价的提高对观众也形成制约。

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周铁林说,有好角,有好剧目,市场即使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也不会受很大影响。

分析造成京剧艺术走下坡路的原因,周铁林认为,第一,艺术人才本身匮乏。京剧剧目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观众及其审美需求。第二,这几年通过新剧目的创研和对老剧目进行加工整理,京剧市场在呈上升趋势。包括长安戏院的建成,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艺术标准,不是什么戏都能去演,不是什么演员都能上。看京剧,看好角到“长安”,已在戏迷心中形成定势。通过像有长安大戏院这样的环境,对于京剧艺术发挥作用,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培养观众和促使名角的脱颖而出作用很大。

京剧本身属于城市的成分多一点,戏的节奏使现代的观众难以接受。艺术不改革、不创新,京剧将难以走向市场。新剧目《风雨同仁堂》演了100多场,同时获“五个一工程奖”。《马前泼水》在小剧场演出,也获得成功。所以说老戏经过在唱腔、音乐、舞台样式上的革新创新,同样会受到青年观众的欢迎。比如说,从样式上改变舞台结构,以前舞台是演员的空间,现在演员观众融为一体,演员之间可以交流,演员可以跟乐队、观众互相交流,整场戏融入观众中。

观众有什么看法呢?清华大学的刘教授说:“《马前泼水》演出了新意,这是很成功的推陈出新。在舞台时空运用方面,充分调动了京剧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唱腔编排精美受听,揉进各派的东西,调式丰富,听着很顺耳。作为探索,出新意是最重要的,这出戏做到了。”另一位教师认为,两位演员的基本功过硬,表演到位,使剧本编导的意图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正是新创剧目吸引人的重要条件。新戏比旧戏,演员的感情投入毕竟要多一些,两位高学历的高材生,真正做到声情并茂打动人心。音乐设计、文武场伴奏,都丰富又丰满,把整出戏撑起来了。胡琴弓法、指法都好,听了让人兴奋。来自西安的学生张启第一次看的京剧便是《马前泼水》:“我一直觉得京剧就是唱腔拖得特别慢,情节冗长,没意思的一种古老的东西,可我看了后才感觉到京剧传统的东西挺美,从演员到音乐都非常吸引我。反过来看,像‘协议离婚’之类的笑料,倒觉得没意思,有点哗众取宠。我认为京剧要想走进青年,扩大观众面,应该扩大宣传,从剧情的出新上下手,现在不只是大学生,就是高中生欣赏品位也是相当不错的,京剧演员应该有自信,相信我们能理解、能欣赏京剧艺术里面最正宗的东西。”中央民族大学的李伟说:“我赞成像京剧这种传统艺术与现代观念结合的,但我觉得融和进去的现代东西不应仅仅是单纯的博大家一笑而已,应该深刻一点,有内涵一点,让人有所思,只有和剧情、人物思想脉络非常好的融和,才能更能吸引年轻人。京剧想扩大观众群,吸引年轻人最重要。要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还是把真正有价值的京剧形式的美表现出来最为重要。”

作为“国粹”的京剧,怎样发展才能更有市场?专家在分析,观众在探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关注京剧的走向

戏曲与影视不同,就在于它能和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传达心理冲突。周铁林认为,慢与不慢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京剧必须拿出有魅力的东西来吸引住年轻人。京剧要以综合的美感吸引人,张扬出京剧本体的东西,改革就是要把艺术本质的精华再造出来。

中国政治学院的贾大为说:“以前的京戏连台本戏很长,两三个小时,不适合现代人的时间节奏的变化,难以欣赏。《马前泼水》的成功就在于在紧凑的时间里,反映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值得深思回味的主题,和同样时间看一个老折子戏所得到的含量是不相同的。唱腔、舞蹈都是经过浓缩的,耐看、经看。希望京剧既有新意又不要破坏传统,让搞笑淡化了气氛。”

一位留学生认为,有些京剧老戏剧本文学性不强,不像西方歌剧在文本上那样高雅。现在京剧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为吸引人弄一些热闹武打、高跷,把京剧本身的精华丢掉了。他认为京剧的改革应该在提炼剧本的文学性上下功夫,比如京剧《六月雪》,比起关汉卿《窦娥冤》原作,文本上就差多了。国外歌剧几百年了,一直用意大利语唱,是通行世界的经典艺术,京剧搞好了,也应该能够做到向高水平的美学层次发展,把京剧艺术的精华提炼出来,剧本文学性、结构的完整性必须重视,不能迎合低俗,凑热闹。

目前两种类型的京剧剧目受到欢迎。周铁林分析说,一种是知名度高的演员演出,演员在表演、唱腔上有绝活,虽然也是些传统剧目,但是代表作,百看不厌。如《四郎探母》、《龙凤呈祥》,即使票价高,观众同样爱看。尤其是传统戏,在观众中有好的印象,更有吸引力。第二种是新编剧目,由于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和文化需求,也受到观众欢迎。比如《宰相刘罗锅》,今年春节期间作为贺岁京剧,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出戏的创意在于好听、好玩、好看,今年在长安戏院演了近30场,又去上海大戏院、台湾演出,10月份在南京第六届艺术节上获得大奖。

京剧观众中现在仍以中老年人居多,但各京剧院正在做着大量的普及工作。周铁林说,北京京剧院每年去大学演出,并在大学里设售票点,清华大学的售票点甚至设置了京剧服装,可以供学生拍照。北京京剧院还举办了一个辅导班,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另外,北京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都在培养京剧新一代的接班人。这对于提高京剧演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创新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的京剧演员一般都是口传心授,文化素质不是很高。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就应该在艺术上有更高的层次和追求。

演员功夫到家,观众自然能带动起来。周铁林说:“一是做好新剧目的创新,创出更多的喜闻乐见的剧目,为今后的发展和市场打开更好的局面。第二,在人才上下力气,创造出人才的氛围,积极培养人才,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三是提高整体艺术水平,包括在舞美和音乐以及群众演员的艺术素质和用现代的眼光出新。这也是提高艺术上的完美性,使京剧艺术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欣赏水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